补充产能潮下的隐忧:僵尸产能复活
近年来,在推动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统一的政策导向下,水泥行业掀起了补齐产能差额的行业浪潮,业内将此称为补充产能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已有近60条生产线公布相关方案,在《置换实施办法》规定的2:1、1.5:1、1:1置换比例框架下,大量产能通过关停置换实现补充,但这一过程中却暗藏隐忧——部分僵尸产能被悄然复活。
今年7月初黑龙江省工信厅公布的一则5000t/d水泥熟料项目补充产能方案颇具代表性:该项目用于置换的2000t/d熟料生产线,已于2022年11月停产,截至方案发布时停产已超2年。这类长期停产的僵尸产能,却摇身一变成为补充产能的置换标的,令人忧心。
按照现行产能置换政策,产能指标再次转出有明确红线:不属于淘汰类产能、手续齐全、能效达标等,其中特别规定“2013年以来连续停产两年及以上的产能不得转出(政策允许的错峰生产等除外)”。上述案例中停产超2年的产能,本应属于“只能作废”的无效指标,却被纳入补充产能方案,显然违背政策初衷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此类现象并非个例。在补充产能的推进中,部分企业对原产能置换方案既不变更也不撤销,待其法定失效后重新认定转出资格,变相让僵尸产能“起死回生”。这种操作使得本应退出市场的闲置产能重新进入行业循环,与现有产能形成叠加效应。
此外,有一些水泥产能,虽然并未停产两年,但是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,很难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,也通过补齐产能的方式重新“焕发生机”。
补充产能本应规范行业产能秩序,但若沦为僵尸产能复活的通道,不仅违背产能置换政策的调控初衷,更会加剧水泥行业本已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,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对于此类违规操作,亟待严格按新规程序核查整治。
相关资讯
同类文章排行
- 补充产能潮下的隐忧:僵尸产能复活
- 中建材又一条2500t/d水泥熟料线关停退出
- 涉及53家水泥/混凝土企业!工信部印发任务清单
-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能带来多少水泥需求?
- 冀东水泥提名两名高层人选
- 全球水泥产能TOP100排行榜(2025)发布!
- 《冀东水泥:熟料线转,新建线获批启新程》
- 超4200万吨!超级工程“引爆”水泥市场!天山、海螺、华新、西藏天路全线涨停!
- 全球首条!中国建材水泥熟料线塔架钢结构封顶
- 中国建材周育先:加快产业转型,打造稳增长的“第二曲线”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